尴尬楚材
明代万历年间,今湖北天门人钟惺和谭元春开创竟陵派,拥护者为其题了一块“楚有材”的匾额。主持乡试的学台被他们的出众才华所折服,在匾上增加一字,题为“惟楚有材”。后来又在武昌建了一座牌楼,高悬“惟楚有材”的匾额。
可见,在明朝,“惟楚有材”成了一个成语,称赞楚国人多才。而公安、京山、天门都属湖北。
清顺治6年(1649年),状元刘子壮湖北黄冈人、榜眼熊伯龙湖北武汉人,一时楚材名满天下。《湖北通志》记载:清朝顺治十二年,湖广巡抚林天擎到武昌贡院祭拜孔子时感叹“惟楚有材”,撰入《武昌府学重修记》中,“惟楚有材”被写成匾额,悬挂于武昌贡院牌楼上。 (若以状元论材,还是江苏为最,清朝296年114个状元中49个江苏人,20个浙江人,湖北3人,湖南2人。江浙虽都曾属楚,湘鄂有愧焉。)
1732年,湖北巡抚王士俊说“楚材号天下久矣”。号者,领导也。这是唯楚有材的另一说法。身为湖北巡抚,他不会指湖南吧?
后来,武昌贡院及牌楼毁于太平天国。咸丰八年(1858年),湖广总督官文、湖北巡抚胡林翼主持重修武昌贡院及牌楼。时任兵部右侍郎的曾国藩(岳麓书院出身)重新题写“惟楚有材”,悬挂于牌楼上。 说明曾国藩认同“惟楚有材” 属于湖北。1958年,此牌楼因大风而倾覆。2010年10月, “惟楚有材”牌楼重立武昌凤凰山麓,位于武昌实验中学大门内。
本文由蛮荆渣佬发布,不代表梧荫者—我的技术 我的文字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/research/20220829/25.html